关于现代文鉴赏的有关手法分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14:07:09
关于现代文鉴赏的有关手法分类
有人说现代文阅读重点语句赏析即写作特点赏析,可从表现手法、描写特点、语言修辞、写作风格等方面分析.那么表现手法、描写特点、语言修辞、写作风格分别包含哪些内容呢?请分类详细回答.(比如描写分为哪些?……)顺便问下借喻和借代,比拟和拟人有什么区别?比兴和互文是什么?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
一楼回答不全面呢
有人说现代文阅读重点语句赏析即写作特点赏析,可从表现手法、描写特点、语言修辞、写作风格等方面分析.那么表现手法、描写特点、语言修辞、写作风格分别包含哪些内容呢?请分类详细回答.(比如描写分为哪些?……)顺便问下借喻和借代,比拟和拟人有什么区别?比兴和互文是什么?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
一楼回答不全面呢
1.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说明、议论
2.解题思路
①明确点出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使用术语).
②具体结合原文进行阐释.
③指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起了什么作用.
3.建议:可结合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4.具体分类
A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象征)
07年福建商高考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08借三维设计《老海棠树》
c、托物言志
《秃的梧桐》
B、描写手法
①衬托(正衬/反衬)
②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
③白描
④对比
⑤侧面描写
⑥象征
⑦渲染
⑧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的特征.
⑨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细小的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05年福建省高考题《日历》,作者冯骥才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常见的“日历”这种小事物入手切入,论述重大的人生哲理――生命的意义.
C、修辞手法
①比喻
a、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b、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c、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②拟人
a、生动形象
b、赋予事物予人的意识、动作或情感
③夸张
a、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b、引发人们的想象
c、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排比
a、增强气势
b、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
c、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⑤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⑥反复
a、有气势
b、增强表达效果
c、突出主旨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⑦反问
明知故问,表达鲜明,起强调语气的作用.
08年泉州市质检《谒昭君墓》第2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难道真的以为我们是男人的肋骨做成?(2分)”【解析】强调女子不应该成为男子的附属品.
⑧设问
a、吸引读者、引发思考
b、有问有答,突出文章内容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⑨反语
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说明、议论
2.解题思路
①明确点出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使用术语).
②具体结合原文进行阐释.
③指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起了什么作用.
3.建议:可结合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4.具体分类
A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象征)
07年福建商高考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08借三维设计《老海棠树》
c、托物言志
《秃的梧桐》
B、描写手法
①衬托(正衬/反衬)
②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
③白描
④对比
⑤侧面描写
⑥象征
⑦渲染
⑧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的特征.
⑨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细小的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05年福建省高考题《日历》,作者冯骥才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常见的“日历”这种小事物入手切入,论述重大的人生哲理――生命的意义.
C、修辞手法
①比喻
a、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b、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c、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②拟人
a、生动形象
b、赋予事物予人的意识、动作或情感
③夸张
a、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b、引发人们的想象
c、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排比
a、增强气势
b、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
c、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⑤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⑥反复
a、有气势
b、增强表达效果
c、突出主旨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⑦反问
明知故问,表达鲜明,起强调语气的作用.
08年泉州市质检《谒昭君墓》第2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难道真的以为我们是男人的肋骨做成?(2分)”【解析】强调女子不应该成为男子的附属品.
⑧设问
a、吸引读者、引发思考
b、有问有答,突出文章内容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⑨反语
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