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摄氏度时有NaNO3溶液80g,若保持温度不变,依次蒸发溶剂,实验数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20:58:51
蒸发12克水说明饱和所以2克水对1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33克水72克
析出5.8克NaOH.H2O晶体,再蒸去1.2克水这个过程后,就是饱和溶液了.再蒸去1.2克水,恢复至t摄氏度,又析出5.8克NaOH.H2O晶体.总共析出NaOH固体质量4g.析出水的质量1.2+1
一,用氢氧化钠,直到不生成沉淀为止,然后过滤;硫化氢也可以让硫酸铜变成沉淀
先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8克,又蒸发20克水后,析出12克.说明第一次蒸发后溶液饱和.所以用第二次蒸发的数据计算.蒸发20克水后,析出12克,则12g硝酸钾恰好能溶于20g水中,所以溶解度为12*1
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8克此时溶液已经饱和,又蒸发20克水后析出12克,说明饱和溶液中20g水最多能溶解12gKNO3故溶解度为12/20=x/100X=60g溶解度是60g再问:为什么是,12/2
先各加入硝酸钡会有两组产生沉淀它们是碳酸钠和硫酸钠再在这两组里加入稀硝酸沉淀溶解的是碳酸钠不容的是硫酸钠剩下两组加入硝酸银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钠无现象的是硝酸钠Na2CO3+Ba(NO3)2=2NaNO3
先加钡离子,分出有沉淀的两种,无变化的两种,在无变化的溶液再加银离子,生成沉淀的是Nacl,没变化的是NaNO3;再在开始生成沉淀的两种中加氢离子,有气体的是NaCO3,没变化的是Na2SO4.
10摄氏度时硝酸钾溶解度低,两物质原本不反应但在此情况下,硝酸钾成为沉淀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就反应了
1稀硝酸2硝酸钡3硝酸银按123的顺序加
B这个不能靠前面的判断,以后面再蒸发25克水后,冷却到T摄氏度时又有5克晶体析出为基准量,可说明出他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5=20%所以在原溶液中蒸发的50g水中如果达到饱和状态,溶质应该为50*20
若第三次再蒸发掉15克水,则析出的晶体是(6)克
10:10=100:xx=100g则t摄氏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00g本题说的是“有一烧杯盛有t摄氏度硝酸钾溶液”——该溶液是否饱和,题中没说,如果它是饱和的,则t摄氏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如
析出晶体为Xg可以看成是硫酸铜粉末10g和(x-10)g的饱和溶液其中析出晶体中水有x*90/250g则有x*90/250:120==(x-10):200200g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得x===25g再问
B我是这么算的因为第一次蒸发,10g水中不一定溶解了4.2g晶体.而后面两次,有比例可以看出,已是饱和溶液.所以(13g-8.6g):(20g-15g)=S:100,S=88g
答案为88g过程:由于第一次蒸发过程中不确定原始溶液是不是饱和,因此不能拿来直接计算饱和度;而正因为第一次蒸发后有晶体析出,即给出信号为:第二次蒸发时溶液已经为饱和,因此可以判断第二次蒸发的溶液20g
大概是这样的:第一书写从简单的物质M和M'的曲线的含义,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所以减少来自T2°C到T1℃下,M的溶解度的增加,但溶剂中的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只增加溶解度,并且不影响质量的溶液),并因此
选D如果第一次蒸发后,溶液恰好处于饱和状态.那么第二次蒸发时和第三次蒸发时析出固体的情况就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蒸发时两者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有可能第三次蒸发后析出固体2克.但如果第一次蒸发后溶液时不饱和溶
碳酸钠是强酸和弱碱反应就是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呈碱性盐一般都是这样的规律强酸和弱碱反应显酸性强碱和弱酸反应显酸性强酸强碱反应呈中性
(1),由题意可知,第一次蒸发20克水时,已有晶体析出,说明此时溶液饱和.又蒸发20克水,析出12克晶体,说明20克水刚好和12可晶体配成饱和溶液,设溶解度为S,则S/100=12/20解得,S=60
C,仍是饱和溶液因为如果它不是饱和的,那么晶体还可以继续溶解直至它到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