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南宋为何把杭州命名为"临安"?诗歌表达的政治态度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33:42
问题:南宋为何把杭州命名为"临安"?诗歌表达的政治态度是什么?
有诗人写道:“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所以有人说南宋定都临安,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使中原难以恢复.

从军事力量来说,金国确实是比南宋强一些,但也不是强很多,为什么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对金作战能取胜?说明双方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尤其在国力上南宋还要强于金国,南宋的颓势主要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不思进取,消

鲁滨逊写日记时把荒岛命名为什么?

绝望岛在1659年9月30日的日记中有提到

语文简答题.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

①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南宋时期我国南方、北方两中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北方沦陷区的百姓是?答:饱受风霜,泪望乡国.②南宋那些权贵却是?答:不思收复国土,沉迷于游乐,腐败的.③沦陷区之所以“南望王师又一年

西湖为什么把桥命名为断桥

传说一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断

滴水学堂的作文为何命名为“小小作文”?

作文不是高不可攀的“庞然大物”,是由一点一点“小小”的写作知识、技能积累起来的,我们不必害怕作文;同时告诫我们:学习作文需要坚持才会有所收获,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只要每天前进一小步,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

杭州是否北宋叫杭州南宋叫临安?

北宋时,杭州南宋时,临安(杭州),您说的很对.

南宋为什么会定都临安(杭州〕

临安(今杭州)自古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这里是说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因为古代战船都是木制船,长江上风浪大,很多船都会搁浅,再有船都不是自己控制的,都是帆船,需要风的动力,只要一起大风,那些船都不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杭州”就是今天的杭州,在南宋时叫做“临安”;那么为什么诗人不叫它临安而叫杭州呢?莫非诗人林升不是

这个是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他的题目就是临安,本来一个地方就很经常有多种叫法,在这里用杭州很有可能也是为了押韵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宋代林升所作《题临安邸》的最末一句.全诗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

鲁滨孙把荒岛命名为什么?

你好再答:叫"绝望岛"在第5章"记日记"里第2段开始我的日记是从1659年9月30日那个可怕的日子记起的.9月30日我是鲁滨逊,我们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我不知道这个岛的名字,

把亭子命名为快哉亭的原因是什么

快哉亭取名苏轼的《快哉此风赋》.宋西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后,常约宾朋来此避暑.一天,苏市登城步入新改建的亭内,李邦直请他命名.苏轼挥毫作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

杭州做为南宋首都有多少年?

1125年到1279年是南宋存在的时间.然而南宋开始并不是定都临安,而是当时的南京(现河南商丘).由于当时金兵势大,南宋王室被一路追赶,中间曾迁都到扬州、建康(现江苏南京)等地,直到绍兴8年(1138

南宋的都城到底在南京还是杭州?

临安,今浙江杭州意思是临时安顿的都城,用来欺骗老百姓的,意思是总有一天要收复失去的河山,回到开封,结果宋朝终究没能统一祖国,灭亡了.

南宋时期都城就是现在的杭州城吗?

是,当时叫临安,不过和现在的临安市有一定的距离

南宋为何建都临安?

第一,南京当时没杭州繁华,经济地位没杭州高.南京在南朝时候是江南第一城,但在隋统一时是受了重创的.唐朝时都没缓过来,其经济情况和名声比扬州都差一截.五代时南唐的城中心是建在南部的而不是在原来的六朝旧城

左传为何命名为左传?传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的传是古义,即“替经书作注的著作”.这里所注的经书是《春秋》,全名叫《春秋左氏传》,书名的意思是“左氏为《春秋》作的传”.由于《春秋》的传比较多(有名的有《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合称春秋

作者为什么把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文章按结构可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以“囚绿”命名,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在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暗示了艰难的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