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文言文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00:56:33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练习及答案【字词荟萃】 1、形近字组词. 弈( ) 俱( ) 援( ) 盂( ) 奕( ) 惧( ) 缓( ) 孟( ) 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
出自于《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交代家世说明方仲永出身平凡(世隶耕)为下文父利其然也,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做铺垫,体现了父亲是普通农民,只想到谋利,而忽略了比其重要百倍的教育
1,邑人奇之译文: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很惊奇邑:同县的2,稍稍宾客其父译文:渐渐的,都邀请他的父亲去做客稍稍:渐渐的3,父利奇然也译文: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利:认为……有利可图奇:表现出同县的人对此很奇怪
《庄子-秋水》最早.原文是:“子往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40)?未得国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2)!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邯郸学步出处:《庄子·秋水》原文: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译文: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掌握邯
如果我们不顾实际情况,不认真加以研究,而一味地模仿别人,无异于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slavishimitationofothersandlossofone'sownindividuality【发音】[编辑本段]hándānxuébù【解释】[编辑本段]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说明:精选32份试卷.1.山东泰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涸辙之鲋》——文言文片段练习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曾未得其仿佛"是什么意思?曾未:即未曾、没有得其:得到、得到它、学会仿佛:好象、近似、接近等翻译:没有模仿那里的步行姿式和走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
翻译: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
《庄子-秋水》最早.原文是:“子往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40)?未得国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2)!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而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
1、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①昔(x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