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0:53:46
最简单的一个:器物——制度——思想.这个历程,展现了近代人士对学习西方的变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体现了在中国人挽救民族与危难之际的虚心借鉴与诚心诚意;体现了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与受人欺侮的觉醒顿悟与爱国
B,科技——政治——思想再问:为什么是B啊???再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学习方面的变化:从科技到政治,然后是思想。
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以后就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不断发动侵华战争,1857年的英法联军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
1.西方列强入侵打开国门和市场,西方思想和器物流入,开始东学西渐~2.清政府的腐败落后.3.人们开始认识到东方的不足,然后以林则徐开始睁眼看世界,然后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展开了洋务运动~后来人们
洋务运动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张之洞李鸿章为代表,中央为奕所领导的洋务派开展的一次自救运动,因为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所以这是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之后的是维新变法
可以分为三个阶级进行探索.1.地主阶级代表事件:新思想萌发(林则徐创办的外文图书馆,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所组成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
中国近代,特别是在清末,出现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
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19世纪60年代起,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创办军用、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培养新式人才,在器物层面(阶段)学习西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
西方科技【洋务运动】,西方思想【辛亥革命】
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即先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洋务运动),然后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文化思想(新文化运动),由浅入深.
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
先是那个光学先进的技术,然后是要政治变革,然后就成了西方学习~
经济--洋务运动;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结果失败启示;学习要学习本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历程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海国图志》洋务派主要学习的是西方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就是西方的文化,后期李大钊为主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我是高中生学历史的、希望能有点帮助.
总之是从器物层到制度层.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保持封建制度不变,向西方学习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妄图改变国家贫弱的局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发动百日维新.新文
器物观: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未实践,开眼看世界,关注世界形势2洋务派: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宣告失败制度观:1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维新变法实践:戊戌变法结果:思想启蒙,失败2革命
衣着饮食军事.洋枪洋炮洋货洋火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