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01:11:34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
答:凡卡这一文的写作特点是:作者不仅抓住了凡卡的动作与神态描写,还通过用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来衬托体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和他想回乡下去的迫切心情.就是这样了...
《论语》诗语录体,通过记录的形式来传达思想主张,还有了比喻、对偶、反证等修辞手法.《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20世纪30-40年代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
暗讽,白话···在封建时期,文字很受限制的,而鲁迅先生的文字就是用一些物品或者其他的不好东西来进行比喻,来对那些黑暗势力进行暗讽.这也是为什么敌军要追捕鲁迅的原因了.鲁迅先生是边在逃追杀,边在用笔战斗
是要这样子的主题么?第一则:为人处事第二则:为人处事第三则:学习方法第四则:学习方法第五则:学习方法第六则:学习态度
(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
1.虚实结合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
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才情和心血,行文中引用了大量主人公的语言,抓住了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并且多侧面地表现了三位主人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还有他们对无限
《论语》是古时候的一部会议纪要,也可以说是一本课堂笔记,作者不详,只是说是孔子弟子,但这也基本是废话,孔子的弟子活着的时候就是三千,死后就更不用说.论语追究其作者没有意义,它的精华是它里边的主人公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83.htm
其本质特征:1.写作目的明确应用文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因此其写作动因与目的十分明确.2.语言表达规范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适当采用一些古语词汇,
作者以自己真实经历劝马生.
论语十则: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讲的是学习态度,一类讲的是学习方法,一类讲的是品德修养.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为形散神聚,看起来段落比较多,而且所罗列的材料松散,但是共同去为了一个中心服务.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
《童年》是一全独特的自传.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
原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