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0:52:11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绝对正确!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与杨虎城在止园紧急磋商,决定发动对蒋中正的兵谏.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
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训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
1936年12月,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要求,继续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将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统领的西北军调到
内容: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1936年,随着日本
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完全形成是蒋介石的庐山讲话.也是国共继北伐后的第二次合作.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1)如果不是西安事变,蒋介石将会继续剿共,但共产党并不会象哈蒋派认为的那样轻易被国军剿灭,因为共产党既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又有成熟高明的领导人,还有境外共产国际的支持(长征北上的重
看这个吧.我复制过来怕被骂...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评价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
1936年12月12日.
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最终蒋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标志那里要熟记哦~和其他的很容易混乱,而且经常会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