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公直翻译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0:14:53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有一次被太宗召见.长孙无忌没有解下佩刀就进了东上阁门.等他出了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这个情况.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罪,以监门校尉没有发觉,当判死罪,长孙无忌误带刀入阁门,判处
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吃饭实闲谈,当时有一个美人在旁边侍后,她本来是庐江(守备)王瑗的宠姬,王瑗战败后被抓到宫里.太宗指着她对王圭说:“王瑗是个无道之人,把她丈夫杀了后又把她纳为妾.这么暴虐的
从今以后,大家都得竭尽忠诚,我如有对或不对的言行,你们要直言劝谏不要保留隐瞒.
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
难道我只在过去有错误,而今天全是正确的吗?
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宠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因此忧惧.”亲戚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
唐吴兢所著《贞观政要》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传之弥广,是因为书中展示了为政以德的巨大魅力.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施政观点和经验,是透过为政者的道德自律和道德监督体现出来的.今天再读《贞观政要》,从唐太宗的君臣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岂是懂得爱财
原文: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不久醉了,皇帝用身上的衣服盖上,对他的信任达到这样的地步.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吃饭实闲谈,当时有一个美人在旁边侍后,她本来是庐江(守备)王瑗的宠姬,王瑗战败后被抓到宫里.太宗指着她对王圭说:“王瑗是个无道之人,把她丈夫杀了后又把她纳为妾.这么暴虐的
是《贞观政要》吗?——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贞观五年,他到了京城,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里.当时唐太宗要求百官上书讨论得失问题.马周为何陈商议了二十多件事.太宗让上奏,每件事都令太宗满意.太宗怀疑他的才能,便问何陈.何陈说:“这不是我的提议,这是我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
皇明祖训:自从秦朝开始设置丞相,很快就消亡了.汉、唐、宋继承了这种制度,在这期间虽有贤相出现,但其中任用的,更多的是一些小人,专权乱政.现在,我朝要罢免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译文】(贞观十九年)太宗刚即位那几年,国家接连发生旱灾、霜灾,粮食的价格很高,再加上突厥的进犯骚扰,州县更加不得安宁.太宗忧心百姓,精心治理国政,提倡节俭,大力广布恩德.当时,从京城到河东、河南、陇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赋役宽平,刑罚清省:赋役变得轻松,不再有很多的赋役,刑罚等刑律变得清楚
前面翻译驴群不对马嘴.题目都没看清就复制啊下面是我自己翻译的,大意就这样,没什么问题贞观二年,太宗对房玄龄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曾经上表建议把廖立和李严贬到南中.廖立听说诸葛亮去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左传》上说‘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传》:指《左传》.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