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记与记承天寺夜游写作手法和情感上相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6:10:25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都是游记,借景抒情.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岳阳楼记.先天下
1、第一人称叙事法【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
苏轼的文章突出了闲适、恬静;张岱的文章突出广漠辽阔.苏轼文章借用多种形象做喻体,表现月色空明;张岱的文章则直写月色直白.
都是从侧面加以烘托.《记承天寺夜游》运用比喻以水衬月,《湖心亭看雪》以一痕长堤、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来衬托雪大.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和流放差不多.
写作背景都是被贬谪了,远调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做小官.感情的共同点:表现苏轼和欧阳修寄情山水,旷达乐观的处世情怀.(上面的回答就是近期老师给我们初三毕业班复习的内容,我简单地打出来了.)
主旨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他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和被贬失意的孤寂凄凉的情感.编辑本段体裁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
1.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2.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 3、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解题思路: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表达手法的范畴要比写作手法大一些,往往指文章或段落,而写作手法往往指某些段落或语句。解题过程:答:表达方式就是在与别人进行书面或语言交流时,组织语言的手段。表达
解题思路:见“解答过程”。解题过程:请老师帮总结一下各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好处全面详细一点。答:常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
表现作者被贬官后的豁达态度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和衬托等手法.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寄情.他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或排遣自己内心的郁闷.
评论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
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石渠的特点是狭窄,所以渠中的泉水也就微弱,碰上石头,不是激起巨浪,而是伏出其下;石泓的特点是低洼,因此积水比石渠较深,
衬托、比拟、比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