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8:07:57
本诗作于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春,当初战争还在打,而且很惨烈,到处抓丁是史实.杜甫在760年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洛阳回华州的路上,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怵目惊心,根据事实用“诗史”之笔,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安史之乱中全国乱战…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见到此景…并有亲身体会…故作…
因为杜甫在上任大臣的路上,夜里投宿石壕村,身上带有凭证.唐朝法律规定,不能抓大臣当壮丁
人家只是过路人,不承担赋税的责任.何况他还是有些身份的.老妪和老头用今天的话说是住家户.打个比方你到农村亲戚家做客,村里要摊泒,会叫你去吗.
侧面描写,从老妇的话中更加生动形象的反应了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也就是说,
老妇说:“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其实也有不让杜甫被抓去当兵,而杜甫要是跳出来,就被抓走了,他当时又不是什么大官,官吏哪管他,照抓.所以杜甫没有出来,也是不想辜负老妇的一片好
是滴,你说的太对了.古往今来,抓丁拉夫都是从来都是针对小民的,国军就是经常抓平头百姓. 在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长安、洛阳两京虽然已被收复,但是叛军安庆绪(安禄山的
可能因为杜甫是个文人吧,而且,在当时他应该就是很出名的了.当时诗坛上就有"李杜"之称.满意的加为最佳答案啊!
你怀疑得好,但是也说明读书不仔细,对杜甫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了解.事实上你只要看第一句“暮投石壕村”就知道作者只是路过石壕村,在此借宿,诗的结尾也写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其次,你说杜甫是个
用老鼠夹.
因为是老鹰捉小鸡,不是老鹰捉母鸡
抓了母鸡游戏再怎么进行!世上有很多此类现象啊!不能抓啊!哈哈
杜甫一个人,行动方便采纳哦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再答:杜甫当时是当官的所以不
因为他这是一个吏官
杜甫当时是华洲司功参军,大小算是一个官僚.按封建社会法规,士人官员是免于劳役和兵役的.
批判黑暗现实,应该是现实风格的吧········
杜甫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他似乎在弄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后,只能无语地站着,站在那儿看差役带走哭泣的老妇.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啊?心忧黎元,可最终自己渴望庇护的对象却在自己眼前被抓赴战场,自己却什么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