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轭法测透镜焦距f时,为什么要选取物和想的距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3:07:13
因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如果两者等焦,完全就没有放大效果.其实凸透镜成像跟小孔成像原理非常相似,你可以将光心视为一个小孔,并作出光路图.如果物镜和目镜等焦,远
因为放在焦距内的物体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会发散,光线发散就不会成像,但反向延长发散后的光线,会在物体同一则成像,因为这个像不能用屏障截得,所以称之为虚象
凸透镜成像公式为1/f=1/u+1/v,则1/f=(u+v)/uv,f=uv/(u+v),u+v≥2(uv)^(1/2)则2f≤(uv)^(1/2),所以L=u+v≥4f.仅当u=v时,取“=”.由于
不等望远镜是如何把远处的景物移到我们眼前来的呢?这靠的是组成望远镜的两块透镜.望远镜的前面有一块直径大、焦距长的凸透镜,名叫物镜;后面的一块透镜直径小焦距短,叫目镜.物镜把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在它的后
透镜成像规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
凸透镜放大的效用主要是通过光线在通过凸透镜时所成的虚象来给人以放大效果的,人在离透镜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看物体时,当焦距越短的凸透镜会使进入眼睛的光线视角大于焦距较长的的凸透镜,而人的眼睛在识别物体大小时
因为两次成像时,第二次的像距等于第一次的物距,第二次的物距等于第一次的像距,它们具有左右对称性,所以可以不必测出光心也能确定光心的位置,所以可以用两次成像法测透镜焦距可以避免透镜透镜中心位置不易确定而
一次是物二倍焦距外成的像,另一个是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的像
个人认为:当光线经过2个相同焦距的透镜后,所成的景象大小不变~所以不能组成望远镜~我是这么认为的,答错不要怪我误人子弟////.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获得两次成像的条件是物与屏的距离D必须大于4倍的焦距.
1/u+1/v=1/f是不?u+v0的解吗?
不是共轭法,是运用物像共轭对称性质,是二次成像法,或称贝塞耳发法.由物像共轭对称性质的到透镜焦距f=(D^2-d^2)/(4D).其中,d是两次得到清晰的物像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所以d是大于零的,如果
1、焦度分别是4和22、它们的焦度是3和-4,焦距是三分之一米和-0.25米.
因为移动透镜前后都要要呈实象,由1/u+1/v=1/f,临界情况是u=v=2f,只有大于4f时才能满足实验要求.但大多了测不准,所以略大.测凹透镜时要加一个已知焦距的辅助凸透镜.
只有物距与像距的和大于或等于4f时,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才能找到凸透镜的位置.
优点就是操作简单,只移动透镜就可以了.理论公式自己推导吧,就是用了两次物象公式罢了.再问:知道为什么当D
这个要论情况而定.在一般情况下选用焦距为10——20cm的凸透镜.
不是共轭法,是运用物像共轭对称性质,是二次成像法,或称贝塞耳发法.由物像共轭对称性质的到透镜焦距f=(D^2-d^2)/(4D).其中,d是两次得到清晰的物像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所以d是大于零的,如果
假如u=f+无限小,v=无限远,
因为1/u+1/v=1/fu>0v>0L=u+v=uv/f1/f=1/u+1/v>=2根号(1/uv)根号(uv)>2fuv>4f^2L>4f^2/f=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