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平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03:43:14
极限平衡
某土样粘聚力c=15kPa,内摩擦角 ,承受 =500kPa, =150kPa的应力, 试判断该土样是否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不知道内摩擦角是多大,没法结题.再问:不好意思题目没写清楚内摩擦角Φ=30度求详细解题步骤再答:当土体处于极限平衡时,有σ1=σ3tan平方(45+30/2)+2ctan(45+30/2)=150ta

杠杆平衡

解题思路: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u.com/include/rea

力矩平衡

解题思路:对力矩及力矩平衡的考查解题过程:附件最终答案:略

物体平衡(物体平衡)

解题思路:根据合力为零解题过程:见附件。最终答案:略

极限.

lim(x->0)[f(3x)+f(-2x)]/tanx(0/0)=lim(x->0)[3f'(3x)-2f'(-2x)]/(secx)^2=3f'(0)-2f'(0)=f'(0)=1Ans:B

平衡问题

解题思路: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反应的状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注意单位换算;根据影响平衡的因素及规律结合题中所述现象综合分析。解题过程:最终答案:B

什么是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土体中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的临界状态称之为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求极限(极限)

解题思路:见解答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u.com/include/readq.php

什么是弛豫时间?准平衡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这里的"缓慢"是热力学意义上的缓慢,即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弛豫

弛豫就是产生效应要一段时间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电的绝缘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电容器.要求材料的电阻率高,介电常量大.种类很多,重要的有金红石(TiO

等效平衡问题请问这四种途径为什么平衡 能否用极限转化解释一下 不要告诉我是等比等效,等比等效怎样来的

可设体积为1,根据PV=nRT可算出压强.例如4中2molHI转化为H2I2各1mol.为4和2mol.由于体积不变,可想象把其分为2个途径1考虑,又由道尔顿分压定理,故平衡等效.还可参考范特霍夫等温

可逆反应A2+B2=2C达到平衡浓度的极限求算

解题思路:化学反应平衡解题过程:解答:(1)x·y应满足的关系式为:x-y=(0.5-0.1)=0.4mol·L-1(2)若反应从正反应开始,当z=时______,x有最大

什么是莫尔库伦准则,什么是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1910年莫尔(MOHR)提出材料的破坏是剪切破坏,当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材料的抗剪强度时该点就发生破坏,并提出在破坏面上的剪应力`Τ_F`是该面上法向应力∑的函数,即`Τ_F`=F(∑)  这个函

等效平衡的极限转换法谁能解释下?

非完全反应分等效和等同平衡两种等效平衡适用于反应条件成比例的情况下(压强、反应物的量、体积)等同平衡适用于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极限转换法用于非完全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的推测,如N2和3H2反应生成

何谓莫尔库伦强度理论?大小主应力满足什么关系时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1910年,摩尔在库伦早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摩尔强度理论,即在应力的作用下,土的破坏属于剪切破坏,并沿一定的剪切面产生剪切.当沿该剪切面上的剪应力增大到达极限值时,该单元土体就沿该剪切面发生剪切破

极限

e^(pi/n*∏ln(2+cosipi/n))指数是个积分公式=e^∫[0pi]ln(2+cosx)dx可以用参变积分求积分

函数极限(函数极限)

解题思路:函数极限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u.com/include/readq.ph

什么是电离平衡,离子平衡,水解平衡

http://www.sru.jx.cn/chemone/7-2.htm当前位置>>第四章电离平衡和酸碱理论第四章电离平衡和酸碱理论§本章摘要§1.强电解质的电离问题的提出德拜-休克尔理论2.弱电解质

什么是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土的强度破坏通常是描剪切破坏.当土体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的临界状态称为“极限平衡状态”.到达极限平衡时土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称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求解土的极限平衡条件通常必顶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根据越弱越水解分析解题过程:解析:你要注意:HCO3―对应的是CO32-HCN对应的是CN-H2CO3对应的是HCO3―CH3COOH对应的是CH3COO―所以A是正确的若有疑问,可以直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