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实验中哪一个量的不确定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0:06:59
杨氏模量实验中哪一个量的不确定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大
测量金属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哪一个直接测量量的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大,为什么?

测量误差对结果影响较大的量主要是钢丝直径、标尺读数,因为这些量的测量相对误差比较大.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主要需要增加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这样可以增加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静态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中哪一个量的不确定度对结果影响最大,如何改进?

测量误差对结果影响较大的量主要是钢丝直径、标尺读数,因为这些量的测量相对误差比较大.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主要需要增加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这样可以增加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用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中,分析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

我不能保证答案正确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悬线长一点好扭转次数多些扭转角度小一点,最大不要超过5度我测转动惯量的时候是用仪器的,而且方法跟你的不一样

大学物理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值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一般用U来表示,它反应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分布范围.不确定度来源于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在量子力学中提出的

谁知道大学物理实验中不确定度的传递计算原理和方法?

你必须知道哪个是变量,才能给你它的不确定度.我给你传递公式吧.

在量子力学中关于粒子的不确定原理是如何用实验去证明的?

1.是观察处于统一量子态(不可分辨)的粒子系宗,这些粒子一个一个地,先后通过处于特定位置的传感器,传感器测量他们的动量,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动量分布,而不是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同或很相近的动量.2.这个

分光计的实验中、计算光栅常数d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公式?

dsinθ=Kλ-->d=Kλ/sinθud=[(Kλcosθ/sinθ^2)^2(uθ)^2+(K/sinθ)^2(uλ)^2]^(1/2)uλ,uθ分别为λ和θ的不确定度

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中哪一个量的测量误差对结果影响最大?如何改进

个人认为是金属丝直径.选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多测几次,金属丝因使用的问题截面可能变成圆扁形的而不是圆形,影响较大.

请教高手有关大学物理实验中不确定度的问题,书上写着"不确定度,修约时只进不舍,测量结果按四舍五入"

修约就是按要求舍去多余的部分,你们教材的处理方法是1.不确定度,修约时只进不舍,2.测量结果修约时按四舍五入

大学物理分光计实验中,光栅常数和它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把φ=9°23′转化为φ=9.383°,再代入公式得d=3349.6nm即3.3496微米

大学物理实验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中,下图这个符号什么意思啊

偏微分,表示单独考虑变量对所导数值的影响

物理实验中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的合成

第一个不对.因为在测量中,最后一个数字一般是估读的,或者说是不确定的.就是说9.4这个量中,9是确定的,4是不确定的.而4就是不确定的了,就应该在4这个量级上给出误差.第一个写的误差是0.08,9.4

推到下列公式中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Up或Up/p计算公式

1.Up/p=[(um/m)^2+(3uD/D)^2]^(1/2)2.Up/p=[(um/m)^2+(2uD/(D^2-d^2))^2+(2ud/(D^2-d^2))^2+(uH/H)^2]^(1/2

杨氏模量 有效数字物理杨氏模量实验中,近真值,总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各要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近真值和总不确定度小数点位

近真值,总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各要保留几位有效数字?答:近真值有效位数取决于原始数据.保留到与该值的不确定度相应的位;例如:X=12.34567,σ(X)=0.02,则X也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即X

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中如果要求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0.05,试问,钢丝的长度和直径应如何选取?

钢丝的长度最好选择略大于1米.但一般受立架高度所限,最长也只能选择0.5至0.8米.总之,在充许范围内选长一些的.钢丝直径的选择,要看你用的砝码就是多少.常见的砝码为每个1Kg或每个0.25Kg.前者

求大物实验(如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中,长度测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对总的不确定度有什么影响?

由转动惯量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当启动盘和悬盘不再水平时,该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一旦不能保持水平,悬盘的转动过程也回会发生变化,所用的公式也有问题了.测量不确定度

霍尔效应实验中Rh的不确定度怎么算啊?

物理实验(2009年版)21页,22页

计算该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

lz自己找一本试验数据处理的书看看吧,实在不行,就用南开大学出的(我是南开大学的,这是我们的教材)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力学,热学及分子物理分册)p46页上面的具体算法写的很明确你带数进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