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7:36:40
阿尔丰斯·都德(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
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因此韩麦尔先生这以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的轻纱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没能够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去.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装束、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人教版
文章从开头就渲染了一种国破山河的悲哀气氛,老师字里行间都投入了对祖国被侵略的悲哀.好像20年了,我还记得那句话,散学了,你们走吧
A都德都德1840年5月13日,法国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出生于尼姆城一个破落商人家庭.17岁时,都德带着诗作《女恋人》来到巴黎,9年后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一举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法国作家都德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的响.”通过钢笔清晰的响声,反衬出教室里十分地安静.
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而且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停止了参考考题选择题啦21.小弗郎士称韩麦尔为“可怜的人”意思是()(2分)A.对韩麦尔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C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突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
阿尔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被誉为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作者是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代
月,是哪么的皎洁.她就像个贪玩的孩子似的,竟爬上树梢和我们抓起了迷藏.她一时躲在云里,一时躲在湖里.玩累了,又倚着我们轻轻的进入梦乡.要是冷了,他就把云扯下来当被子盖,热了,又把被子踢到天上去,谁也没
作者是法国的都德啊,故事是讲法国人民如何保卫自己那颗民族心的,他们是被当时一战中的德国所侵略被要割地啊.怎么可能是德国呢.
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土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
侧面描写,以动衬静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