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历史作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02:52:29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
一.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是主要用途.从实际情况看,古长城沿线大体上与农牧区自然分界线相吻合.北方广阔草原适宜大规模游牧,农牧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这种地理环境既利于不同民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二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
军事意义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
最有名的就属孟姜女哭长城了http://baike.baidu.com/view/14001.htm
长城是一种将彼此相望的城堡由城墙联结起来的漫长的军事防御(yù)体系.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sù)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长城有两类,一类是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一类是北方各国为防御(yù)匈奴等北方游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民族的脊梁在消亡!长城急需保护!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
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
简单点总结:先秦长城(秦、赵、燕三国)秦长城(连接已有的三国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明长城(现在看到的长城基本都是明长城遗址,典型代表北京八达岭长城)作用:抵御北方少数名族入侵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就已经开始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诸侯国原有的长城连了起来,以后经过各朝代的修筑
长城-历史远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就有“城彼朔方”的记载.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吞并,形成群雄并立不断混战的局面,他们在自己的边境,先后筑起长城以自卫.如楚率先在南
1.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2.长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华夏分裂,必然,北方游牧势力就强盛,向南袭扰理所当然.于是齐、燕、魏、赵、秦等各国各修各的长城以御北方来犯.这是长城的雏形.3.秦统
前214年秦筑长城.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前214-公元2010总共2224年
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一分为二、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长城带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与发展农业和畜牧
可以追溯到秦代以前,但是大规模修长城是秦代统一中国后的事情,以后的每个朝代都会修长城.现存保护较好的长城是明清两代修的长城.万里长城起点在山海关,终点在嘉峪关.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
解题思路:一、“农村土地流转”是什么意思? 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