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计算最大沉降量为50mm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2:04:47
除设计图纸有规定外一般是稳定后最后10天的平均速率小于规定值0.3mm,统计所有整个周期内的所有值,即为最终沉降量,同时规范在《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相关要求.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沉降累计,而且你一开始有测过监测点的高程,则可以用相对位置,因为一开始你就有测量数据了,说明后面变化的就是沉降了多少的值.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只有设计数据或者竣工数据材料,你就得先联测过
1、附加应力:Δp=p-σcd=170-20=150Kpa2、压缩模量:Es=(1+e1)/a=(1+0.8)/0.25=7.2Mpa3、最终沉降量:s=Δp*H/Es=150*1.2/7.2=25m
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建筑物沉降量允许值是不一样的,可参考有关规范.《建筑物变形观测规范》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要按建筑物的类型及地基土的类别对应不同的地基变形,可查阅国标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27页,里面有详细说明.
后面的沉降量呢,(因为你在建筑物上预埋了观测点)反以可以根据永久水准点的标高跟你在建筑物上所预埋的点的变化差异来算出来的追问:
利用水准仪在建筑物上做一个水平标记.并根据相关部门交出的海拔高层控制来计算出该点的海拔高层;等建筑物完成后.再跟据相关部门交出的高层点做后视,再看建筑物上的标记.就可以计算其沉隆量.
希望对朋友有用: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
设置不受建筑影响的固定点和观测点,定期对观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即可.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表.对各种结构地基变形的限制多数是相对值.其中第六项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限制为200mm.这是设计规范,在各地都实用
降雨量单位是:毫米或升/平方米流水量应该是径流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500,即年平均径流量(包括地面与地下)也是1200—1500毫米/平方米,总径流量就需要有总面积才知道.
塌落度c
老建筑标高±0.000=160.40M,水准仪观测的两个数据是1.00、0.50,这说明你新建筑的沉降点标高是160.40+1.00-0.50=160.90M,一般沉降点都是取在建筑物的+0.50M处
开玩笑,竟然分出负值来了.不过呢,分出负值来也有解决办法---------重新分.好好看一看分层总和法关于分层规则的说明吧.再问:谢谢,已经发现问题所在,查表的时候内插值算错了。。。。
比如你观测的期数为八期.你着八期里面的本次沉降为多少,找出最大的沉降量和最小的.再问:合理,但在报告上我以为不应该是在每期里找最大或者最小沉降量啊,应该找1期至最后一期的累计沉降量,1号点至最后一个点
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载体桩基; 2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载体桩基; 3地基条件复杂、对沉降要求严格的载体桩基.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4表,对建筑物各种结构的允许变形都是相对值,其中唯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的平均沉降量≯200mm;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按高度100、200、250
意思就是允许建筑物的最大沉降量为50mm,如果达到或者超过这个值就达到报警值了!就因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固打旋喷桩什么的
s1=pH/Es1=90*3/6=45mms2=pH/Es2=90*2/5=36mms=s1+s2=81mm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这样规定的.若大的建筑物区区3厘米不足挂齿,嘿嘿.具体的在计算墙体工程量时,还不扣除小于0.3平方米的空洞;在计算楼梯投影面积时,小于500MM的楼梯井面积也不扣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