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电容器后,提高了电路的总功率因数,而荧光灯本身的功率因数是否改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09:13:33
总电流变小.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会变小,因为电压会随着电容是并联而减小.
选择C.功率最主要看就是有功功率,只要提高有功功率降低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必然提高
因为日光灯电路中有镇流器,它是电感,属于储能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电感要和电源交换能量.因为交流电大小和方向不停地在变化,就使得一会儿电源能量进入电感,转化为电感的磁场能量;一会儿电感的能量有释放出来进
对感性负荷并联电容器的目的就是减少原来供电回路上的工作电流,从而达到减少线损、减少对变压器功率的占用、提高工作电压的目的.并联上电容器后,有一部分电流在感性负荷与电容器之间来回流动,所以感性负荷上的电
荧光灯电感式镇流器作为驱动电路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缺点,即具有约0.4-0.5的滞后功率因数.电网中接入低功率因数用电器被认为是不利的,因为:①消耗功率是功率因数COSφ与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因
我也刚学到这章,书上讲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增大.
我来回答下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原理:用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并联电容之前,电感单独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它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全部由电源供给.并联电容后,电感与电容也进行着能量交换,或者说电容“产生”的无功功率
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系统中的无功需求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用并联电容器对系统进行补偿,讲究的合理补偿,如果电容器的电容值过大,会出现过补的情况,果补对系统中所造成危害比欠补还要大.
一般情况下,总电流是减小了.因为通过电容和感性负载的电流相位相差90°,可以认为有一部分电流相互抵消了,因此在电源入口,总的电流减小了.当然,过补偿的情况例外.
aa提高功率因数就是减少系统无功,由于实际系统的无功负荷主要是感性负荷,因此实际系统的无功电流主要是感性无功电流.感性无功电流的相位滞后电压90度,容性无功电流的相位超前电压90度,容性无功电流与感性
日光灯电路并联电容器的容量合适时,电容器释放出无功电流刚好被日光灯镇流器全部或部分吸纳,输入电路(电网)将免却或减少无功电流的输送,所以总电流减小.若电容量过大,释放出的无功电流被日光灯镇流器吸纳后还
并联了电容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电路的无功电流,对常用的有功电能表的转速没有影响.
并联电容后,电容发出容性无功,负载需要的无功不再从系统中吸取,因此无功减小.而有功不变,功率因数=COS(ATAN(Q/P)).所以只要补偿的电容没有过补偿太多,功率因数一定会提高的.
aa提高功率因数就是减少系统无功,由于实际系统的无功负荷主要是感性负荷,因此实际系统的无功电流主要是感性无功电流.感性无功电流的相位滞后电压90度,容性无功电流的相位超前电压90度,容性无功电流与感性
并联电容后功率因数提高,无功电流减小,有功电流不变,总电流减小.电流在线路上的损耗减小.
改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电路的总电流是减小了,因为原需要外部电源提供的无功电流分量,现在由电容器提供了,不再需要外部电源提供了.感性负载上的电流和功率不变,因
总电流减小,因为阻抗Z减小,感性原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不变的.
不变.荧光灯电感式镇流器作为驱动电路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缺点,即具有约0.4-0.5的滞后功率因数.电网中接入低功率因数用电器被认为是不利的,因为:①消耗功率是功率因数COSφ与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的乘
因为实际生产中的负载多是感性负载(工业中那么多电动机).所以用电容器补偿.串联方式的话,对电容器的容量要求高.所以多采用并联电容器补偿.
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提高了电路和功率因数,所以电流会减小;如果电容并联容量继续加大,电流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