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5 AO=PO=2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19:19:37
两种可能,一个是在圆最右端相遇,设为C点,此时相遇时间为60/30=2秒,则BC=AB-AC=20-4=16cm,这事Q的速度v=BC/2=8cm/s;第二个是在A点相遇,此时的时间为(60+180)
分别延长AC、BD交于一点Q∵AO是△ABC的∠BAC的平分线,BD⊥AO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ΔBAQ是等腰三角形∴D是BQ的中点AB=AQ又∵E是BC的中点∴DE
设时间为t当t<4时,M点在OA上,N点在AP上,此时:PN=8-2t,AM=6-tS△PMN=PN*AM/2=(4-t)(6-t)=t^2-10t+24=14.4方程没有整数解当4<t≤6时,M点在
两种可能,一个是在圆最右端相遇,设为C点,此时相遇时间为60/30=2秒,则BC=AB-AC=20-4=16cm,这事Q的速度v=BC/2=8cm/s;第二个是在A点相遇,此时的时间为(60+180)
在C点和A点都相遇的话,那么Q从C到A需要6s,则Q点速度应该是2/3cm/s.
60°÷30°=2(秒)(20-2-2)÷2=8(厘米/秒)360°÷60°×2=12(秒)12×4/6=8(秒)20÷8=2.5(厘米/秒)答:Q点速度为8厘米/秒,或2.5厘米/秒
首先,点Q与点P重合有两种情况:1、当点P移动到C点时,点Q恰好也移动到C点,P、Q两点重合;2、当点P移动到A点时,点Q恰好也移动到A点,P、Q两点重合.因为点P只绕点O旋转一周,故不存在点P旋转多
P与Q相遇只可能在A点或C点P到C的时间为2SP到A的时间为8SBC=16CM当P与Q在C点相遇时:Q的运动速度为16/2CM/S即8CM/S当P与Q在A点相遇时:Q的运动速度为20/8cm/s即2.
如图,当弦AB被点Po平分时,弦AB垂直OP0直线OP0的斜率为2/1=2 所以K(AB)=-1/2 ;又AB经过点P0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y-2=-1/2
第一个发现:“如图”?图没有.第二个发现:三角形ABC中,应该没有“对角线”.因为,“对角线”只有在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中才有.因此,产生几个“猜想”:第一个猜想:“对角线”可能是“角平分线”之误.第二
先做∠BQA的角分线用尺规做出OQ的垂直平分线,这条线与OC的交点就是P点了.
两种可能,1.点P,Q只能在直线AB上相遇,则点P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为6030=2s,或60+18030=8s,2.设点Q的速度为ycm/s,则有2y=20-4,解得y=8;或8y=20,解得y=
证明(1)∵O是AC的中点,E是PC的中点,∴OE∥AP,又∵OE⊂平面BDE,PA⊄平面BDE,∴PA∥平面BDE(2)∵PO⊥底面ABCD,∴PO⊥BD,又∵AC⊥BD,且AC∩PO=O∴BD⊥平
假设PO=1那么CO=√3(根号3)=AO所以PO:AO=1:√3
∵AB∥CD,CP交AB于O,∴∠POB=∠C,∵∠C=50°,∴∠POB=50°,∵AO=PO,∴∠A=∠P,∴∠A=25°故答案为25.
因为OA=OC,D是AC的中点,所以AC⊥OD,又PO⊥底面⊙O,AC⊂底面⊙O,所以AC⊥PO,而OD,PO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平面POD,又AC⊂平面PAC所以平面POD⊥平面PAC在
底面三角形ABC的边AC=3,所以△ACM的面积为:12x3sin30°=34x,所以三棱锥N-AMC的体积V=13(8-2x)34x=12(4-x)x,当x=2时取得最大值,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故选
P与Q相遇只可能在A点或C点P到C的时间为2SP到A的时间为8SBC=16CM当P与Q在C点相遇时:Q的运动速度为16/2CM/S即8CM/S当P与Q在A点相遇时:Q的运动速度为20/8cm/s即2.
1、证明:连接DN∵AD平分∠BAC∴∠BAD=∠CAD∵CN⊥AD∴∠AHC=∠AHN=90∵AH=AH∴△AHC≌△AHN(ASA)∴AN=AC∵AD=AD∴△ADC≌△ADN(SAS)∴C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