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的檀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3:20:16
大别山的檀树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结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结果一:极大缓解了陕北和山东的军事压力,形成品字形军事态势.结果二:建立了鄂豫皖解放区,缓解了解放区的经济压力结果三:直接威胁国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7个纵队,在鲁西地区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胜利突破黄河天险,于7月7日至10日攻克郓城,歼敌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在此次军事行动之前,毛泽东,邓小平及刘伯承曾经反复研究过,这是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甚至赌博.在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这次行动的三种可能:一,部队到不了大别山;二,部队到大别山后站不住脚;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原因

一  1948年春夏间,在中原地区作战的刘邓所部共7个纵队(第1、2、3、4、6、9、11纵队)15万人,加上已改为军区武装的原第10、12纵队和38军,实际上包括了除第8纵队两个师以外的原晋冀鲁豫军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http://www.pep.com.cn/gzls/jszx/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在于()

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共二党的战略均势随即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国民党统治区日益缩小,共产党的则日益扩大,此后仅二年时间,就结束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而一代伟人邓小平也就此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标志是什么?

1947年6月30日这一天,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标志,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战略进攻.自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由内战初的

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思

本文讲的是1947年8月23日晚,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杀出一条血路,胜利跃进大别山的事.“跃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城地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入敌人的心脏.本篇课文主要讲的是8月23日

大别山是属于哪个省的?

处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交接地带

为什么说刘邓大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策探今年是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战争胜利55周年.开始于1946年6月的那一伟大战争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在战争的第一年,我党领导的解放区曾大片地被敌军占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回旋余地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原因是什么啊?先谢咯``

1)大别山区是战略上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区;(2)只要能占领大别山区,就能迫使蒋调动其兵力回援,从而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并调动和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军大别山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及

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的背景就是他们刘邓大军运进大别山的背景,汝河北岸

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背景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

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

为什么跃进大别山是革命的转折点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此时有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连莫斯科也

大别山是哪个省的?

大别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山脉,分布于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交界处.也就是:在湖北、河南、安徽,都有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