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应力电测实验理论值计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20:35:19
∑I=0;网孔1的∑U1=0;网孔2的∑U2=0通过解3个方程组就可以得到3个电流值
其实就是将其理论值在实践中的放大或缩小而已,这是很不容易的,应为理论应力应变一般是固定形状的材料的各项参数,而实际中的材料形状是千差万别的,一般是只有近似求解了.
经过计算发现,主应力、与弯矩对应的正应变以及与扭矩对应的扭转切应变的测量结果均与理论值接近,误差很小,而与剪力对应的弯曲切应变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误差较大,误差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1.一些固定不变
因为镁和氧气还要结合成氧化镁再答:不客气哈,还有,你的头像不错呦,赫敏~再问:谢谢,我也喜欢泰勒呢再答:不客气,哈哈
应力=弯矩X到中性层距离/界面惯性矩没有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在推导时约去了,你看看材料力学书就知道了
如果是用电阻式应变片,就独立取一个应变片其在当前环境下(就是放在旁边)并以其电阻值为基准值,桥臂上应变片的电阻值减去该值后就是矩形截面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的应变电阻,也就实现了硬件温度补偿.
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采用等增量加载法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载荷没得不同的应力值,并且得到样品材料的载荷-正应力曲线,从而得到其相应的力学性能.再问:强调等增量!再答:1、2、3、4、5、6…;2、4、6、8
电阻片标距长的线性误差小,但灵敏度低;电阻片标距短的线性误差大,但灵敏度高;相对同样的变形的电阻片的康铜丝的变形的线性度直接影响其电性能
实际数据本来就与理论值有误差,不需要用什么方式表达,如实记录就是了写上:实验数据为xxx就好了.本来就是这样的
上方网孔电流方程:(10+330+510)*I1-330*0.2=12I1=0.0917AUab=-0.2*510-I1*10+12 =-90.92VRa
理论值是用来计算那些规整刚体的,你的被测物是标准的刚体吗?审查下实验的步骤,计算公式是否准确
这个就很难说明白了.梁材料的好坏,应变仪的质量,应变片粘贴的质量各种情况对应变数据都有影响,但是想要说明白哪个是最主要的就因人而异了.
第一个问题:实际测量时应力不为零除了测量时的误差意外,最重要的是在实际问题中,你很难将应变片贴到梁的中性层上.如果你测得的应力数值不大,但与载荷成比例增加就可以肯定是中性轴应变片贴的不准,至于偏上还是
都会有偏差,但不会太大,如果偏差太大那说明你的偏置电阻设置不合适IC=放大倍数*IB,如果饱和了你测的放大倍数就会不对,因为放大倍数不会改变的
零件的工作应力、计算应力、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这个确切的就是零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工作应力、计算应力、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工作应力指的是零件在工作状态所承受的应力大小,计算应力是根据力学相关知识计算得到的
在材料力学里,梁的正截面应力b计算就是两项,即轴向力N产生的正应力和弯矩M产生的正应力,即:轴力N/截面面积A±弯矩M/截面模量W.由于在纯弯矩中没有轴向力作用,所以只有后面一项计算,即:±弯矩M/截
看你测试的实验条件是不是一致,测量过程中可能还有测量误差,包括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寄生的电容,电感都会影响开关时间.
我们为了缩小差距,一定要先知道差距从哪来的,我们实验都有误差,这个实验中误差有好多,1钢球有直径,不是一个点,在测高度和画落点时都有误差,特别是落点;2滚动,给钢球的力没有作用在球心,钢球就会滚动,滚
一般的理论值比实际值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