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产生时,由震源向四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2:09:45
A、纵波较快,先到达房屋,根据纵波的特点: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震源正上方的人先感到房屋上下颠簸.故A正确,B、地震观测中心距震源的距离为x.由题知,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芦
这是求时间差.T差=T横-T纵=(S/V横)-(S/V纵)所求时间差是 T差=(180/3)-(180/5)=24秒该地震点接收到纵波后24秒才接收到横波.最暗的夜,才会看见最美的星光,人生亦是如此.
地震中心深度,地震实际冲击波会受到地面缓冲,所以震源越浅越严重!例如3级的地震,可能传到地面上时实际就没有那么强了
纵波:从地底延地球半径方向传播,到达地面最快,相对于地面建筑是上下震动,对建筑物破坏相对较小.横波:从地底向地轴侧向传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较慢,因为是侧向力,对地面建筑破坏力巨大.
地震可以传播振动,也可以传播能量,所以①正确,②错误;北川人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水平晃动,所以纵波快,横波慢,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假设距离为s那么s/8+28=s/4s=224km
这是△,编辑的时候出现失误了,△t意思是时间差的意思,记为t2到t1的时间差
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 P 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min(180s),故xvs−xvp=△t代入数据,有x3.5−x7=180解得x=1260km根据波速、波长、周期关系公式,
(1)设:这次地震中心离地震观测台有x千米,由题意得:x2.6−x4=37,解得:x≈275,即这次地震中心离地震观测台275千米.(2)根据题意得:s2.6−s4=t,解得:s=527t.答:S与t
北京时间2012-09-0711:19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北纬27.5,东经104.0)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
地震的常见分级有震级和烈度,前者区分标准是地震中释放能量,后者的区分标准为地震的破坏性.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理论上深处和浅处都可能发生高震级或低震级的地震,而烈度与震源深度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说震源深
已知v1=6km/sv2=3.5km/st=200s(设纵波v1,横波v2)求ss/v2-s/v1=t带入数据s/3.5-s/6=200解得s=1680km答:该观测站距震源的距离为1680km.(P
地震的常见分级有震级和烈度,前者区分标准是地震中释放能量,后者的区分标准为地震的破坏性.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理论上深处和浅处都可能发生高震级或低震级的地震,而烈度与震源深度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说震源深
温馨提示理应是青海地震震中距海北州多远?才对,在网上的地图上点出对应两点即可显示距离!
以同心圆来释放的,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年2月2日05时16分,在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市辖区交界(北纬40.5度,东经122.4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公里.震中距营口市约24公里,距
地震波与声波差不多,声波是由于声源处发生振动而产生,故同理可得地震波是由于震源处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振动引起的.地球是固体物质(单但核是液态),地震波向四面八方传播,但前提是有介质.它分纵波与横波,横波无
设其距离为s,则有s/7500=s/14000+10,解得s=160000m
(1)1260km(2)4.2km
dis/vp-dis/vs=-3*60,代入vp和vs得到dis=7*180=1260km,vp就是P波速度,vs是S波速度.波速=波长×频率=波长/周期得到波长=波速*周期=3.5km/s*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