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19:53:58
我自己的理解哈...《曹》是战前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对话,通过对回答的分析引出政治上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一战”;战时曹刿两个“可以”“未可”道出战机;战后解释“下视其辙,登轼而
1.A、C2.D3.燕图、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4.“蔽”,指受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1、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说明,齐威王听劝邹忌关于奖励群臣吏民进谏等推行的改革取得了成效.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
1.《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也可) 劝谏(讽谏)(以讽喻的形式规劝或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C3.D4.A5.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君王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获得下等奖赏.6.齐
1.(1)昳丽:光艳美丽(2)寝:寝,躺,卧(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4)间:间或,偶然2.B3.(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光艳美丽 晚上睡觉 很深,很重 &
一词多义 1、[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小石潭记》 齐师伐我(讨伐,攻打) 2、[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出师表》 肉食者鄙(浅陋,无知) 3、[狱]狱讼止息(犯罪)《龚遂治
哦已发
有自知之明、善于劝谏;知错就改、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倾听民声;加以改正语言;事例
太猛了吧该不会是老师布置的吧太恐怖了\x0d召公谏厉王弭谤\x0d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
22.①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夸②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③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④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⑤弃城而逃走23.(1)①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②
1.⑴穿戴 ⑵偏爱2.B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4.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
1、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2、亲身经历除弊纳谏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以小见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3、接受劝谏付诸行动国内国外4、纳谏除弊,内政修
中墨子是通过说服公输盘来说服楚王的.公输盘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楚国攻打宋国是不对的,又使公输盘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以此来止楚攻宋.墨子有那么多理由让楚王停止攻打宋国,楚王当然接受了.邹忌也一样,他用充足
(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希望可以采纳.
结果:皆朝于齐原因:虚心纳谏,完善制度正解.保证对.
应该是邹和曹吧题目来说我觉得如果你懂得怎么翻译具体课文内容是什么什么题目都无所谓无非就是对邹和曹的建议内容来对比这个最重要其次就是对一些所处环境条件的对比或者对两个帝王的态度和回答的对比共同点就是结果
应该是劝谏的对象不一样吧~厉王生性残暴,而齐王却是当时的一方霸主有着眼未来的目光.更何况,劝谏的方法虽然相似,但是邹忌的劝谏方法却符合当时齐王的心意,邵公虽然也是进谏但却少了对厉王强硬的措施.
①巧妙设喻,将朝廷之事,比喻为人人都可能经历的家事,最后将家事与国事类比,委婉地得出“王之弊甚矣”的结论,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②劝人要委婉.让别人体面地接受劝人晓之以理,使之受到启发,方可起到劝谏的目
小题1:D小题2:B小题3:D小题4:D小题5:B小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