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人问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58:28
古文中的"人问之
心乐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心乐之:心中为此感到快乐皆若:都像同乐(应该是“相乐”吧):一同游乐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以其境:因为这里(指小石潭)的环境

古文中的字词解释中的中有一句话 :-----不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中的"奉"字怎么解释?

首先,楼主写错了,应该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奉:得到的,享受到的

古文中的之怎么辨别

按字典解释很准确,但不好记.我说个很好记的辨别办法:一是指某人或某个东西、事情或这个那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代词(他、她、它和这、那).只需要看看上下文很容易辨别.二是纯结构助词,多数情况下跟现在说的“

安之在古文中的意思

坦然地对待它

之在古文中的意思

基本字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

这些古文中的之字哪个读轻声?为什么?

A的“之”是助词,相对于“的”,可以读轻声;B的“之”是动词,相当于“去”,C的“之”是代词,指愚公及其家人,D的“之”也是代词,指前面说的道理.后三个都不能读轻声.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如下列加点的“之”字: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闻水声,如鸣

"之"字在古文中的含义有哪些?

1.到···去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3.指示代词.这,此.4.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有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是啥古文?

选自《与人书》,作者顾炎武.原文:人之为(1)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之在古文中的作用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

张良 古文中的什么古文有这个人的

张良纳履桥端的故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隐藏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

王戎识李 急.诸儿竞走取之 中的之( )此必苦李 中的此( )取之,信然 中的之( )人问之 中的之( )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

问几个古文古诗古词中的句子作者

1.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唐太宗2.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唐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

“之”和“而”在古文中的用法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1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2不愠,不亦君子乎?”而:1表示顺承关系.2.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作"却".之:代词,代所学的知识.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

如何判定“之”和“而”在古文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之更多用于从属关系或用于修饰名词而多用于表并列属于连词

之在古文中的例子有什么

一、“之”作代词用: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二、“之”作动词用: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三、“之”作助词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古文的一词多义将次书应道数令之以在古文中的意思意思越多越好

将:1.将要念一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2.率领四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3.请念qiang一声“将进酒”(李白诗)次:1.第二四声“次日,……”2.到四声“次北固山下”书:1.书本一声“书山有路勤为

郑人之智的古文翻译

【原文】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

古文中的“奉之弥繁”的“之”是什么意思啊?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顺从.弥:更加.“之”基本字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