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南北各5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0 14:52:23
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地区的暖性高气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为若干个孤立的暖性高压,这些孤立的高压,统称为副热带高压.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中心在30°附近的原因:1.7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这里太阳高度大,温度很高,2.北部山地的阻挡,使得这里气温更高,气流上升很强,形成了低压.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在60°附近
赤道气压带:赤道附近,受其影响下的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大陆面积广大的还有大陆内部),常年受其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西风带: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其影
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的地带,叫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
因为是处于高压带里面
呃···建议您还是找高中地理书吧,比较实用点儿···真的,好好看下书啦···学好这部分很有用的···学好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大部分你都能不用查资料,直接自己推理出来···再说夸张点儿,对你认识世界、感受
他是受低纬信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因为气压带和风带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改变的,多哈位于25°,处于信风带的边缘,也在副高控制范围内.界限不是南北回归线.25度到35度这个范围内副高都可以控制,0度到30
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地区的暖性高气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为若干个孤立的暖性高压,这些孤立的高压,统称为副热带高压.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
赤道附近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区,赤道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这个高气压的值低于赤道近地面的低气压,这个高气压的值高于副热带高空的气压值.副热带地区地面空气下沉形
北半球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
三圈环流图书上或地图册上有,赤道附近多雨叫赤道多雨带,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少雨叫副热带少雨带,西风和副极地低压控制地区多雨叫温带多雨带,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控制地区少雨叫极地少雨带
热带沙漠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多西北少)大兴安岭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高原(也可以写为喜马拉雅山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旱高寒缺氧澜沧江里海苏必利尔湖
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
课本有图.赤道低压在赤道两侧,副热带高压在30度附近再答:
赤道低气压带: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升温快,空气对流显著,受上升气流控制,所以形成低气压(热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太阳辐射较小,但夹在两个高压带之间,气流相对上升,所以形成低气压(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
一月份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本来应该在副极地
因为首先是赤道地区形成上升气流,在高空到副热带地区时偏转得无法继续向高纬度运动,在此堆积下沉,近地面就形成了高压带
副高会随太阳的移动而发生季节性的移动.好比北半球的副高,在冬季就会南移,非洲大陆西岸南纬20°,那就是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夏季时,太阳向北半球移动,30°的副高也向北偏大概到20度左右,副高影响此地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低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区别--------------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高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热力低气压带!
第一个是因为热力原因,第二个是因为动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