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35:00
1、将已知直径d1=0.2mm的细铜丝紧密缠绕在一根新铅笔上n圈,测出其覆盖的长度为L1.2、将直径为d2的待测铜丝以同样的方式紧密缠绕在另一根铅笔上n圈,测出其覆盖的长度L2.根据L1:L2=d1:
首先要弄明白何为纲何为目,纲:拉鱼网的绳;目:渔网的网眼.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是说拉网的绳只要一动,所有渔网的网眼都会张开的.失一机而万事毁,则是说失去一个机会就会影响好多相关事情的成败.等同一步错步步
把这两卷细丝分别紧密排列在2枝完全相同的铅笔上,直到卷起的长度相同为止(取出两细丝直径的最小公倍数),直径0.5mm铁丝的圈数×0.5mm除以未知直径铁丝的圈数=未知直径铁丝的直径看起来复杂了点,初一
称重,质量为m.测铜丝半径r,则底面积为πr²铜的密度为8.96g每立方厘米,m÷密度÷πr²就是长度(单位注意统一)工具自己看.
敲桥桥桥敲桥桥桥
纲是鱼网上的总绳,目是网上的眼,将鱼网的总绳一撇,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引申而言,纲就是事物的总要部分,目就是从属部门,抓住了总要部分,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喻做工作干事情解决了事
记另一卷细铜丝直径为D2把直径D1的在铅笔绕一定的长度s,记下圈数N1,未知的也同样在铅笔上绕刚才的长度s,记下圈数N2.N1*D1=N2*D2,故D2=N1*D1/N2.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缠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Φ',圈数n',直径为Ø=0.3mm的铜丝的圈数为n.Φ'=nn′Φ=0.3×nn′(mm).
将直径0.3mm的铜丝紧密的在一支铅笔上缠绕一段距离,同时计数缠绕圈数n.再另一支铅笔上缠绕另一种铜丝,比对前一支铅笔缠出相同的长度,计数圈数m.则未知的直径计算表达为0.3*n/m.(如果要更精确的
标0.3mm的直径为D1=0.3mm在铅笔上绕的圈数为N1,则长度为D1N1未知直径的铜丝直径设为D2,在铅笔上绕的圈数为N2,则长度为D2N2由题意知:D1N1=D2N2所以:D2=D1N1/N2=
两支铅笔金属丝排列一样长,L1=直径1*N1L2=直径2*N2L1=L2只有直径2未知,移项可以求
好多年前,师院的一位讲师批评某同学滥用虚词,引用的一则笑话.“而”可以做代词,代指人或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应当用而字时却(而)不用而字,不应当用而字时却(而)用了而字,从(而)今以(而)后,算了(已而)算
山东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郑玄在他的《诗谱序》中讲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举一纲而万目张”.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抓重点,抓主要环节.这句话十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重点和全局的关系.我第一次听说“当你力量大
前一句大概是给一个重点就什么都明白了后一句是理解一篇文章而其它文章就迎刃而解了大概是说举一反三,或者是抓事情要抓重点,擒贼先擒王吧
先把其中的一种紧密的绕在那支笔上,要全绕上了,数清是多少圈,退了,然后再绕另一种细铜丝,方法同前面,同样数清是多少圈,最后用已知直径的铜丝圈数乘D1再除以未知细铜丝的圈数,结果就是要求的铜丝的直径了.
应当用“而”的地方而(却)不用“而”,不应该用“而”的地方而(却)而(用)“而”,而(像)现在这样用法,日后也而(这样),你的水平也就不过已而(如此)已而(而已)了.一个,是名词.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应当用而的你不用,不应当用而的你偏用,现在而今后而.罢了罢了.(加上一个摇头加叹气)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提起鱼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出自: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
【er】而andthat;moreover;而1ér(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